参考消息网7月2日报道 据路透社7月1日报道,据两名美国官员说,伊朗军方上个月在波斯湾的船只上装载了水雷,此举加剧了华盛顿的忧虑,担忧在以色列针对伊朗全国多地发动袭击之后,德黑兰正在为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做好准备。
这两名因讨论敏感情报问题而要求匿名的美国官员说,美国情报部门发现了伊朗的准备工作,但此前并没有公开,这些工作是在以色列6月13日对伊朗发动首批导弹袭击一段时间后进行的。装载到船上的水雷尚未部署在霍尔木兹海峡,但装载水雷的行动表明,德黑兰可能在认真考虑关闭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的霍尔木兹海峡。如果伊朗果真这样做,本就不断恶化的冲突将进一步升级,而且会严重阻碍全球贸易。
报道称, 全球约五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路线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如果该海峡被封锁,可能会导致全球能源价格飙升。
路透社记者无法确定德黑兰是在以伊互相空袭期间的具体什么时候将这些水雷装载到船上的。如果这些水雷被部署到霍尔木兹海峡内,将有效地阻止船只通过这条重要的通道。
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水雷是否已经从船上卸下。
美国的消息人士没有透露美方是如何确定伊朗船只上装载水雷的,但此类情报通常是通过卫星图像、秘密行动人员或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收集到的。
这两名官员说,美国政府不排除装载水雷是一种诡计的可能性。官员说,伊朗方面准备这些水雷,可能是为了让华盛顿相信,德黑兰是在认真准备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尽管实际上并不打算这样做。
报道说,伊朗军方也可能只是在做必要的准备,如果领导人下达命令,就可以立即部署。(编译/胡雪)
伊朗议会赞成关闭霍尔木兹海峡,会动真格吗?若霍尔木兹海峡关闭,将带来哪些影响?
伊朗议会近期通过关闭霍尔木兹海峡的动议,如同向全球石油市场投下一枚战略核弹。这条宽仅33公里、航道不足3公里的海上咽喉,承载着全球30%的石油运输量,每日近2000万桶原油经此流向世界。此刻实时航运图显示,大量油轮正加速驶离海峡,仿佛预演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能源浩劫。
一、地理锁喉:封锁可行性与伊朗的“亡牌”逻辑
霍尔木兹海峡最窄处仅33公里,实际航道宽度不足3公里。如此狭窄的水道,伊朗仅需布设水雷或启动岸基导弹即可实现物理封锁。但此举被专家称为“亡牌”而非王牌——封锁技术门槛虽低,代价却是将伊朗推向“举目皆敌”的绝境。
伊朗的决策动机植根于地缘政治困局:面对西方制裁升级,海峡成为其最后的战略杠杆。然而历史教训犹在:2008年伊朗短暂封锁尝试引发油价单日暴涨11%,而此次全面封锁将触发远超当年的连锁灾难。
二、石油市场核爆:供给断裂与价格海啸
1。 供需失衡引爆油价
全球每日30%的石油运输若中断,将瞬间撕裂供需平衡。石油需求弹性极低——“供给暴跌而需求不变时,价格必然暴涨”。欧佩克增产仅能缓解部分压力,但无法阻挡油价冲破百元大关。
2。 产油国瘫痪与替代困局
三、能源消费国生死劫:东亚危机与安全悖论
1。 中国能源命脉受创
中国40%的进口石油依赖霍尔木兹,封锁将直接诱发工业体系停摆。此前贸易战期间拒接俄罗斯“无限供油”橄榄枝,正是担忧“把能源安全交到毛子手里”,如今却面临更严峻考验。
2。 东亚集体窒息
日韩等资源匮乏国将陷入深度能源危机。全球供应链中断可能引发制造业雪崩。
3。 以色列的“安全孤岛”
作为唯一不受直接影响的大国,以色列的地缘优势凸显,但其安全环境或因中东战火再起而恶化。
四、战争倒计时:地缘火药桶引信点燃
1。 军事冲突概率陡增
封锁行动本质上是对美“摊牌”。历史镜鉴清晰:2003年伊拉克战争耗时两月,而伊朗“地形比伊拉克复杂得多”。若特朗普政府被迫军事介入,“中东泥潭再现”将成定局。
2。 俄罗斯的战略布局
俄方近期高调支持伊朗,实为借危机重塑能源霸权。但资料2揭露关键矛盾:即便俄方“不要钱”供油,消费国仍警惕其能源控制野心。
3。 全球金融链震荡
黄金与原油期货市场已进入敏感周期。普通投资者哀叹“持仓无黄金石油”,侧面印证市场对战争风险的恐慌定价。
封锁博弈:悬崖边的豪赌与人类能源困局
霍尔木兹海峡若关闭,将不是区域性危机,而是21世纪首次全球性能源心脏停跳。油价破百仅是序幕,随之而来的将是通胀海啸、工业停滞与地缘战争——美国通胀失控、东亚能源断供、俄罗斯坐收渔利构成三重末日图景。
伊朗的“亡牌”决策本质是绝望反击,其代价可能远超收益。资料3的预言振聋发聩:“特朗普最终被拖入战争,时也命也”。而更深层的警示在于:当人类30%的能源命脉悬于33公里宽的海峡,全球能源安全架构的脆弱性已暴露无遗。无论封锁是否实施,这场危机都已为世界敲响警钟——能源多元化和运输通道冗余,将是文明存续的生死命题。